很久沒護持鳳山寺二團隊的法會,這次是同學靜芳師姐周日有事,放心不下初接助理工作的同學,所以請我去幫忙壯膽。
回想起自己的助理生涯,真的要感謝諸多助理前輩,淑卿師姐,小球師姐,冠言師姐,棨欣師姐,璟蓉師姐等,講到法會或營隊,要感謝的人太多,今天想先著重在助理上頭。
我一開始作助理時只會做文件,正行時遇到事項時都處於呆滯的狀況,總是跟在有經驗的助理身邊等指示照著做,跟得挺開心及安心的。這些助理們各有優點,有些助理事項很熟悉,有些很會關懷義工,有些規劃能力很強,有些現場應變能力很好,在他們身上學習到很多。
當自己身邊沒人好跟時,真的超緊張的,忙亂心慌,雖然其實還有顧問,總護持及諸幹部,但因為緊張或反應不過來,臨場遇事項時,思考能力基本上近於0,一件很簡單的小事,下意識還是用很笨的方法。
時隔多年我發現,進步的是不再緊張,遇事項時,還是不太思考或者說用直線思考。
譬如說,有義工過來希求資材,如果知道位置的話,大概會自己去搬,不知道時,就去問別人放在那。不會去想這個資材是由另一組負責佈置,或是對方應該先詢問他們組長等等,諸如此類,事情最正確,或最符合組織架構來運作,以前聽過叫"程序正義"的詞。
我想一方面這跟從小就害怕衝突,下意識避免衝突的場面有關,想儘快滿足對方的要求。爸媽可稱為模範夫妻了,很早就說好不在孩子面前吵架,印象中他們常是一有意見不合,另一方就會停下來不說話。可是不曉得為什麼,自己對於人和人或兩個群體之間的衝突或不對盤的情緒有時很敏銳,有時則是和衝突的兩方業緣都不錯,剛好被夾在中間,常常發願要做兩方的橋樑。
另方面則是下意識選擇簡單的辦法,例如分發義工便當及壽桃,當場地組的量最大,組長又在的時候,就想要先將數量給場地組,剩下的再發給其他組。但是助理們提醒便當要先發完(避免浪費),顧問也提醒,交通組的壽桃給了沒?(壽桃是加持物,應該要先確定每個義工都有拿到)。
幸好這些善友們的提醒,後來就緊急調整做法,讓各組義工都有壽桃,便當也全數發完,皆大歡喜。雖然有點靠福報在做事,也隨喜自己聽到別人提醒時,會去想他背後的用意,以及看到錯誤後能立即更正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